中科院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发新方法 预测钠离子电池原子结构
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,中国科学院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(TU Delft)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预测钠离子电池原子结构的方法,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,将大大推进钠离子电池研究。该类电池将成为仅次于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技术。
(图片来源:tudelft)
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性能,并广泛应用于手机、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应用。然而,商业上过于依赖一种电池也有不足之处,例如生产锂离子电池时,必须使用钴。但是,全球钴资源有限,而且开采条件恶劣,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。德尔夫特大学的研究人员Marnix Wagemaker表示:“如果将来我们都转向电动出行,我们也需要大量的锂。”实际上锂储量也是有限的。
研究人员相信钠离子电池富有发展潜力。理论上来说,钠离子电池的性能不如锂离子电池,但差距并不大。Wagemaker称:“在实验室规模上,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只比锂离子电池低20%到30%。对于可以经常充电的车辆来说,钠离子电池可能成为很好的替代品。”此外,钠离子电池也适合固定应用,例如家里的电源墙或储存风能和太阳能的电池公园。从原材料方面看,钠离子电池可以避免使用钴,提供更好、更便宜的正极。
但是,锂离子电池只使用有限数量的原材料和材料结构,而且最佳正极配方比较明确。对于钠离子电池来说,情况并非如此。Wagemaker称:“基于元素的精确组合,你最终会发现正极的原子结构存在细微的差别,这会对电池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。仅仅有几个元素,结构上的可能性就这么多,即便是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,也无法预测组合结果。因此,新材料的开发速度很慢。”
中国科学院和代尔夫特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,可以预测理想的正极配方。在原子层面上,正极看起来很像三明治:由几层组成,中间有离子。Wagemaker说:“起初来看,似乎离子的大小决定了原子结构。我们很快发现,这并不是唯一要素,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离子的电荷分布。”
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。因为离子大小与其电荷之间的比率,即所谓的“离子势”,已知具有预测价值。Wagemaker说:“几十年来,地质学领域一直通过这一关系,解释为什么某些铁氧化物比其他氧化物更易溶。”事实证明,这种关系在原子层面也有用。研究人员基于离子势开发出简单的配方。Wagemaker说:“我们可以根据这个配方,预测哪种原料选择比例将得到哪种结构。该配方引导我们发现电极材料的各种可能性,以提供最佳性能。”
研究人员还设计新材料以测试其配方。Wagemaker说:“我们尝试制造能量密度最高、充电速度非常快的正极,并获得成功。就能量密度而言,我们已经达到可能的上限。”
这项研究集中在电池的正极部分。研究人员下一步将探讨不同类型电池的电极和电解液等,并希望通过这项研究,加快开发下一代电池材料。
相关推荐
- 2020/11/13恒大汽车两大基地试生产 恒驰量产加速
- 2020/11/13康明斯与Navistar合作研发8级氢燃料卡车 续航里程可达300英里
- 2020/11/13小心!这辆SF5有洪荒之力
- 2020/11/13特斯拉柏林工厂或挖奔驰墙角,高管“变节”惹恼德国工会
- 2020/11/15领克车队荣耀加冕2020 WTCR车手车队双冠军
- 2020/11/16Autosemo轮值主席曹斌:战略上中国必须自主发展基础软件
- 2020/11/16华为、宁德时代“造车”新尝试,联合长安汽车打造智能汽车高端品牌
- 2020/11/16盖世周报 | 大众新建发动机生产线;恒大两大基地启动试生产
- 2020/11/16E周看点 | 恒大全面启动试生产;大众ID.4车型电机在华投产
- 2020/11/14第三季度毛利率转正,小鹏的小宇宙要爆发了?
- 2020/11/14大众召回503辆进口斯柯达速派旅行车
- 2020/11/14因存起火安全隐患 宝马召回部分进口插电式混合动力X5
- 2020/11/14存失去动力等安全隐患 551辆极星2被召回
评论区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