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联会:7月汽车零售恢复同比增长
8月5日,乘联会发布数据表示,由于部分厂商本周休高温假,数据汇总较慢,增幅很难做准确判断,目前预估7月1-31日的主要厂商零售同比增长6%,环比下降6%。7月初的消费环境相对变化较大,本月是高考季以及雨水偏多,车市走势不强。7月开局走势不强,逐步回升也是很好的趋势。
7月初零售不强,由于部分地区的促销费政策在6月底到期,7月地方补贴政策效果减弱,厂家和经销商促销活动在经历6月末高峰期后进入7月初的调整期。7月中旬,随着高考结束,加之海外出行变为国内自驾游的趋势明显,部分购车需求释放。随着北京疫情的缓解,消费信心稳定,车市外部环境持续向好,汽车消费信心逐渐改善。因去年同期市场基数较低,今年的7月零售走势较强,因此7月零售恢复同比增长。
此外,乘联会预估7月1-31日的主要厂商批发销量日均4.7万辆,同比去年7月增长4%。但相对6月总体下降8%。目前看厂商销量走势仍是平稳推进,产销相对顺畅。但环比6月走势仍是下降趋势。自7月以来,长江中下游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,近期雨水对汽车的生产、物流、终端销售都会有影响,但在雨水结束后,会集中释放,不会影响消费的整体需求变化。随着7月下旬,雨线北抬,对京津冀鲁豫市场稍有影响,南方市场转好。由于去年7月下旬进入高温假周期,今年是8月初开始休假,因此今年7月全月车市产销是较强的。
1、7月主要厂商市场零售逐步改善
7月第一周的日均零售是2.5万辆,同比下降15%,环比6月第一周下降3%。第一周的零售表现偏弱。
7月第二周的零售日均是3.1万辆,同比下降5%,环比6月同期下降21%。
7月第三周的零售日均是3.8万辆,同比增长8%,环比6月同期增长7%。
7月第四周的零售日均是4.8万辆,同比增长20%,环比6月同期下降2%。
7月第五周的零售日均是9.4万台,同比增长9%,环比6月同期下降8%。
由于部分厂商本周休高温假,数据汇总较慢,增幅很难做准确判断,目前预估7月1-31日的主要厂商零售同比增长6%,环比下降6%。7月初的消费环境相对变化较大,本月是高考季以及雨水偏多,车市走势不强。7月开局走势不强,逐步回升也是很好的趋势。
7月初零售不强,由于部分地区的促销费政策在6月底到期,7月地方补贴政策效果减弱,厂家和经销商促销活动在经历6月末高峰期后进入7月初的调整期。7月中旬,随着高考结束,加之海外出行变为国内自驾游的趋势明显,部分购车需求释放。随着北京疫情的缓解,消费信心稳定,车市外部环境持续向好,汽车消费信心逐渐改善。因去年同期市场基数较低,今年的7月零售走势较强,因此7月零售恢复同比增长。
2、7月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走势较强
7月第一周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2.9万辆,同比去年7月增长11%。但相对6月第一周下降15%。
7月第二周的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3.7万辆,同比去年7月增长14%。但相对6月第二周下降2%。
7月第三周的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4.0万辆,同比去年7月增长4%。但相对6月第三周下降14%。
7月第四周的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4.4万辆,同比去年7月增长7%。但相对6月第四周下降11%。
7月第五周的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8.9万辆,同比去年7月下降5%。但相对6月第五周下降3%。
由于部分厂家本周休高温假,数据汇总较慢,增幅很难做准确判断,目前预估7月1-31日的主要厂商批发销量日均4.7万辆,同比去年7月增长4%。但相对6月总体下降8%。
目前看厂商销量走势仍是平稳推进,产销相对顺畅。但环比6月走势仍是下降趋势。自7月以来,长江中下游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,近期雨水对汽车的生产、物流、终端销售都会有影响,但在雨水结束后,会集中释放,不会影响消费的整体需求变化。随着7月下旬,雨线北抬,对京津冀鲁豫市场稍有影响,南方市场转好。由于去年7月下旬进入高温假周期,今年是8月初开始休假,因此今年7月全月车市产销是较强的。
相关推荐
- 2020/8/6雷诺CEO:将重点发展高利润紧凑型汽车
- 2020/8/6Uber将收购英国出租车科技公司Autocab
- 2020/8/6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服务商ChargePoint融资1.27亿美元
- 2020/8/6乘联会:上海新能源汽车上半年产量7.04万辆,同比上涨126.9%
- 2020/8/6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陆斌离职
- 2020/8/6名爵展台为BW护照官方打卡点,B站限量周边等你抢
- 2020/8/6博格华纳二季度亏损9,800万美元 表现优于分析师预期
- 2020/8/6北汽新能源收到2828万元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
- 2020/8/6两大品牌齐增长,上汽通用五菱7月销量破13万
- 2020/8/5车商谈|主机厂&经销商,淡季怎么过?
- 2020/8/5大众第一 评2020上半年海外品牌销量
- 2020/8/5四大合资品牌加强车联网攻势
- 2020/8/5豪华品牌企业电动化发展新趋势
评论区域